English

百年建筑经典浮出水面

1999-08-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实习记者 弓巧英 我有话说

编者按 世纪末,许多建筑机构、刊物对100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难以计数的建筑作品进行盘点,开出最重要和最优秀建筑的名单,一时蔚为风潮。

在众多的“世纪大盘点”中,《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推出1000栋建筑也许是规模最宏大、耗时最长也最值得关注的一次评选。这一工作对我们了解经历巨变的20世纪建筑学有莫大意义,特别是对于建筑设计水平还比较低、国民对建筑的理解还处于“初级”水平的我国,此书的价值自不待言。

由于此书的重要性,我们采访了其幕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在今年6月北京举行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除了精彩的报告会、展览之外,另一个引人瞩目的事件就是《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出版。该套书以恢宏的气势、精致的制作为20世纪的建筑作了一个总结,特别是推出了本世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1000栋建筑,此次评选及出版物的推出成为’99建筑师大会的一个重大事件。据悉,这套丛书将于9月份全部出齐与读者见面。可以想象,在本世纪难以计数的众多建筑中选择1000栋建筑难度有多大。那么,这些建筑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呢?评选是采用何种标准进行的?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这套丛书的副总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张钦楠先生。

张先生告诉记者,评选20世纪建筑精品这一提议早在93年就有,直到95年才付诸实施,到今年世界建筑师大会时,评选活动已整整进行了5年,这个过程的漫长也足以说明评选活动的艰难。

建筑凝聚着文化,象征着艺术,代表着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因而评选精典建筑也应从其文化背景、建筑水平等方面来考虑。此次评选就基本遵循这个原则规定了三条评选标准,即按照建筑的类型、建筑的时代性(建筑必须代表历史运动的大方向)、建筑的设计水平这三个标准来选取代表性建筑。但这三条标准都因为地域、民俗及政治观点的不同很难达成共识,基于此,评选按世界10个地理和文化区,以20年为一期,由80余名专家提名,再由各区的评委表决通过,这样就容易在各地形成统一意见。但如何划分各个地理文化区本身就存在许多争议。美国就坚决要求他们与加拿大占一卷,而不包括墨西哥。编辑评委在这种情况下面临政治、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也只能按这个方案确定。但总的来说,这种区域的划分是本着建筑与气候及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这个基本事实进行的。但对于像北非和地中海这样历来交往密切的地区,就以文化为主要原则将其划为一区。

20年为一期,划分10个区基本解决了区区间的冲突,那么同区内国与国之间的评选冲突如何解决呢?由于东西方民主制度不同,东方一般采取评委讨论通过,而西方一般采取投票的方式。但来自各国的评委都希望为本国多争几项作品,因而评委们意见也很难统一,不论讨论还是投票都很难在超过一半的提名中很快确定下来有限的几个。如日本要求评选60项,最终仅仅入选了35项。中国大陆的许多精品建筑最后也仅评上31项。港澳台入选15项。总之这中间的取舍全靠着对事业的极其负责和彼此的优劣对比以及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平衡中逐步确定下来。各区选出100个项目,基本照顾到各国都有入选项目。这似乎已消除了“欧美中心论”这种观点。不过由于欧美卷占到30%,再加上各地入选项目中还有一部分欧美人设计的建筑,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仍达到40%以上,这也反映了建筑领域存在南北差距的事实。

编辑过程中的困难涉及到建筑作品图片的选择、图片的排版、各国文字的翻译,图书的装帧质量等,可以说是从各个层面对出版界的一次考验。翻译工作由奥地利一家工作室全权负责,质量基本满足编辑的要求。最难办的是图片,有的图片中背景选取不能很好展现该作品的魅力,需要重新搜集材料,对于已经拆毁或经过改建的建筑,这项工作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套用张老的话“有总比没有好,它毕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在各国都没有这方面的总结性图书的情况下,在基本没有经过统一整理的图片中搜取材料都需要评委们亲自去图书馆,去世界各地搜集借阅。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但他们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红衣主教的一位领袖在与工作人员打过交道后说,你们干着一份“出力不讨好”的工作,言语间露出了理解但又不理解的感情和发自内心的折服。

张先生还告诉记者,这套丛书在原计划的十卷外另加一卷论文集,可以让读者对各时期各地的建筑特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论文质量将力争成为世界一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